做七
在亡者離開的第七天稱為頭七。一般人誤以為提前一天,實際上,亡者離開的那一天即算作第一天,並以子時(午夜11點)為基準。因此,頭七是亡者去世後的第六天,其後每七天進行一次儀式。同樣的曆法觀念,如果亡者在舊曆年前辭世,到隔年便需算兩年。
通常,作七指的是每七天進行一次的儀式。原則上,這與葬禮並無太大關係,整個儀式需進行四十九天。然而,現代社會多半會選擇在四十九天內出殯,因此有些作七縮短為二十四天,或者以出殯日期回推,大約每隔兩、三天進行一次法會(清捷靈)。作七或作旬的意義有兩個:一是由子孫們輪流表達孝道,頭七有各個親族的規矩;二是為亡者開通陰間地府的關卡。這些儀式間隔時間是有特定進展的,不可因生者貪圖方便,影響亡者的牽魂儀式,嚴重的話會影響子孫家運,需審慎安排行事。
從玄術觀點來看,人有三魂七魄,人死後,一魂入地府接受審判,一魂住於骨骸,一魂住於牌位,每次法事(作七)七魄即離開大體一次。古人認為七七四十九天後,亡者七魄能順利離開大體。七是易經中的地雷復卦,七日來復,象徵生生不息。因此,作七符合人的七魄之說。現代人因時間關係,多數在一日內或七日內完成七旬,有些甚至不做,導致亡者不得安寧,生者也難以平靜,後來求助神佛,使詐術應運而生,令人嘆惜。
各個法事的意涵及冥府各司如下:
– 頭七:孤哀子/冥府第一宮,泰素妙廣真君,秦廣冥王
– 二七:媳婦/冥府第二宮,陰德定休真君,楚江冥王
– 三七:女兒/冥府第三宮,洞明普靜真君,宋帝冥王
– 四七:姪女/冥府第四宮,玄德五靈真君,仵官冥王
– 五七:孫子/冥府第五宮,最聖耀靈真君,嚴羅冥王
– 六七:曾孫女/冥府第六宮,寶肅昭成真君,卡城冥王
– 滿七:孤哀子/冥府第七宮,泰山玄妙真君,泰山冥王
– 百日:孤哀子/冥府第八宮,無上正度真君,平等冥王(哭卒)
– 對年:孤哀子/冥府第九宮,飛魔演化真君,都市冥王(小祥)
– 三年:孤哀子/冥府第十宮,五靈威德真君,轉輪冥王(大祥)





功德
**何謂做功德?**
做功德是為了幫助亡者在前往陰間的路上,藉著佛經、道經的引導,找到光明的道路。另一種說法是透過每場功德法事,幫助亡者消除生前的種種罪業和病痛,達到修佛、修心的境界。
**藥懺**


亡者生前因長期生病、服藥,家屬會舉行藥懺法會。法會中法師祈請藥師如來佛並誦讀藥師經,並在法會上用藥壺煎藥,請亡者(魂魄)服用,最後把藥壺摔破,象徵亡者已無病痛、無牽掛地前往另一個世界。此外,法師會喚請亡魂至壇前,誦讀「冥王經」、「慈悲滅罪水懺」等經懺,透過「走赦」儀式,並以「給牒」、「過橋」方式,示亡魂已被超拔度化,不會沈淪地獄。功德法事的目的是超渡亡魂,同時也普渡孤魂野鬼,通常於出殯前一天延請道士設壇舉辦。道教非常重視功德法會,認為唯有透過誦經禮懺,才能拔渡亡魂升天。
**功德的種類有哪些?**
– 開魂路功德
– 藥懺功德
– 金剛懺功德
– 圓滿功德
– 梁皇寶懺功德
– 水路法會功德
– 超渡功德
– 金剛對灌